台灣光華雜誌 [第49卷 第9期]:台灣竹跡

點閱:1

並列題名:Taiwan panorama

作者:台灣光華雜誌編輯部

出版年:2024.09

出版社:光華畫報雜誌社

出版地:臺北市

格式:PDF,JPG

附註:中英文國內版

本期內容簡介

【封面故事】
林業試驗所蓮華池研究中心是台灣研究最多竹種的公部門。(林旻萱攝,蕭郢岑設計)

【編者的話】
創造獨特的在地文化
隨著時代的演進,台灣「竹」的應用已從生活器具朝向工藝領域發展,而今(2024)年適逢台灣主辦「世界竹博覽會」(涵蓋新竹、南投、雲林、嘉義、花蓮五大展區),《台灣光華》以此話題延伸,報導「竹、筍文化與生活」、「百變竹藝」、「草嶺石壁的竹林療癒力」及「原住民與竹構」等主題,探索台灣竹資源的無限可能,並向國際呈現出台灣竹文化及產業能量。
而隨著本屆巴黎奧運的圓滿落幕,除了運動場上各國頂尖選手的角力競逐,場外也如火如荼地進行著「文化奧運」的系列活動,台灣有哪些藝文團體參與這場盛會?又是如何將台灣文化帶給外國友人?本期《台灣光華》的文化奧運專題,將帶給你滿滿的台式風情。
同樣饒富文化意涵的,還有今年9月28日起舉行八天七夜的東港迎王平安祭,此次台灣光華編採團隊專訪到東港東隆宮董事長潘慶士、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所長謝國興、木日水巷工作室負責人蘇煌文等專家學者,報導燒王船的祭祀科儀、遶境神轎與陣頭文化,以及在東港當地居民齊心協力下,傳承並保留屏東迎王文化的過程。
同樣經典的,還有全台規模最大的鷄籠中元祭典,除了於2001年獲列為台灣十二大民俗節慶之一;2007年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登錄為「民俗及有關文物」;2008年更被當時的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指定為「重要民俗及有關文物」。在這延續170年的儀式祭典中,有哪些值得關注的細節?背後所代表的意涵又是什麼?值得你來一探究竟。
本期《台灣光華》除了有歷史感的文化祭典,還有台灣在金融與農業領域新創公司的相關報導,加上本期全民徵件主題「台灣山徑之美──漫步在林間」,將台灣山林美景盡收讀者眼底。期待我們的報導能帶給你的,不只是視覺畫面的饗宴,也是知識充實的樂趣,更是人與人之間情感交流的橋梁,也歡迎多多瀏覽我們的官方網站,以及上新媒體平台與我們互動,發掘台灣特有的在地文化。
台灣光華雜誌簡介
台灣光華,世界光華
「台灣光華畫報雜誌社」(原光華雜誌)於民國六十五年創刊,目前台灣光華雜誌月刊以中英對照紙本及中日對照網路版向全球一百餘個國家及地區發行,包括全美一百多家書店同步販售,訂閱對象含括學術機構、藝術文化、貿易經理人、台商、華僑、關心台灣的國際經貿組織及外籍人士。
 
中華民國台灣長期推動南向政策,東南亞不僅是台灣的鄰邦,更是重要的貿易夥伴。為增進東南亞國家對台灣的了解,也讓更多讀者知道東南亞人士在台灣生活的各種面向,於104年12月創刊《光華》東南亞三語文版(印尼文、泰文、越南文)。東南亞三語文版刊物以雙月刊方式發行,定期出版且均已數位化,建置於《光華》官網。
 
核心價值——呈現台灣蓬勃生命力
「台灣光華雜誌」每月以多元化報導及雋永圖文呈現台灣發展脈動,見證台灣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的變遷。多年來以讀者最關心的話題,深入採訪報導,並以中英、中日雙語對照呈現,因而獲得「兩岸新聞報導獎」、「優良政府出版品獎」及「星雲真善美新聞傳播獎」等獎項之肯定。
 
集結叢書——累積豐富多元資料
繼「光華」第一本叢書——「面對當代人物」於民國七十三年推出後,市場反應熱烈,開啟國內雜誌界將報導系列內容集結成書風氣之先河,至今「台灣光華叢書」已輯印三十餘種,包括:「國際漢學與漢學家」、「台灣原住民文化」、「台灣特稀有生物」、「擁抱臺灣—百張圖片看現代臺灣」、「台灣民俗筆記」、「台灣好滋味」等叢書,可謂每本「台灣光華叢書」都是台灣不同面向的縮影。
 
數位整合——推動多元行銷
近年來,「台灣光華雜誌」與國內外媒體合作,進行跨界聯盟,除與知名電台合作單元專訪外,亦與多家網路平台合作發行「台灣光華電子報」及「台灣光華電子雜誌」。此外,更結合數位化科技,將累積三百期、數千萬文字之內容建立數位化資料庫系統,以多種檢索功能提升讀者閱讀及研究之服務。美國多所著名大學、國內中研院、國家圖書館、各地文化局圖書館等均為訂戶,並登上國家圖書館電子資料庫使用率排行榜。 「台灣光華雜誌」希望把台灣最真實訊息傳達給每一位讀者,不論是在國內,或是海外,讓每一個瞭解台灣的人更愛台灣,不知道台灣的人也能從這本雜誌中認識台灣、支持台灣。
  • 來自地方的明信片 Postcards from Home 新竹州圖書館
  • 編者的話 Editor’s Note 創造獨特的在地文化
  • 月月好讀 Variety Pages 《有靈.原民植物智慧》
  • 影像對話 Photo Essay 《台灣光華》攝影徵件 台灣山徑之美──漫步在林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