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訊 [第468期]:MZ 第一宇宙速度 90後寫作者藝文考

點閱:1

作者:文訊雜誌社編著

出版年:2024.10

出版社:文訊雜誌社

出版地:臺北市

格式:PDF,JPG

頁數:186

附註:月刊

本期內容簡介

為了回應時代潮流,《文訊》每隔幾年都會籌畫編排「新世代創作現況」專題。如本世紀以來,在2004年10-12月(228-230期)、2020年12月(第442期)便推出了「臺灣文學新世紀(2000-2004)」與「21世紀上升星座:1970後臺灣作家作品評選(2000-2020)」專題。二十年過去,昔日新世代作家們早已卓然成為臺灣文壇的中堅世代,但《文訊》對新世代作家的關心探查依然不變,如廣袤深邃宇宙中的航標,寄望時時站在時代最前端,敏銳捕捉文學風向,引導所有讀者省察文學風潮新趨勢。

擎起文學趨勢風向標,本期《文訊》推出「MZ第一宇宙速度:九○後寫作者藝文考」專題,全面啟動對已結集出版作品的162位1990年後出生作家的觀察,與此同時,本次專題也邀請五位優秀且評審經驗豐富的作家、學者進行初審與決審,以期選出最值得期待的十位新世代寫作者。

本期專題觀察現年約三十五歲以內的九○後作家群體,我們一般稱乎他/她們為MZ世代。MZ世代是源自韓國的詞彙,原意是指1980到2010年出生的M世代(千禧世代)與Z世代,在時間上大抵與九○後寫作者重疊。以九○後寫作者為例,許多創作者表現出勇於挑戰傳統框架的文學傾向,但也有創作者以「老靈魂」的特質承繼現實主義文學傳統,可見新世代作家的創作趨向彼此各異。所謂的MZ世代寫作者,更大層面是從同年齡族群進行涵括式的觀察與討論。九○後寫作者的「世代」意識,主要源於相同時代環境與知識浪潮下的意識反應,但對於共同經驗背景,他們各有自己的詮釋與偏向,與前世代相比,九○後寫作者表現出更積極挑戰種種既定文類限制,甚至勇於突破純文學與類型文學的二分框架,以及尊重性別、族群多元認同的書寫姿態。

盱衡年輕世代作品,除了入選者,還有更多優秀的入圍者。這些熠熠生輝的九○後世代作家們,能不能讓自己與變化迅速的創作生態同步,且運轉不息於寫作宇宙軌道中,成為臺灣文壇顯耀的星?關鍵處仍在於他們能否不斷地突破既成文學框架,以語言的自覺與再造,既貼合現代性脈動,又能賦予文學以意義探索的新輿圖,為臺灣文學史寫出一頁璀璨風景──而這,正是《文訊》推出「MZ第一宇宙速度:九○後寫作者藝文考」專題的期望與祝福所在。
雜誌簡介
 
《文訊》雜誌創刊於1983年7月1日,發行逾30餘年。2003年5月3日,《文訊》改隸財團法人台灣文學發展基金會,持續發展迄今,基金會成立宗旨在於保存、研究、傳播、發揚台灣文學。
 
基金會所發行之《文訊》雜誌,為關心新書資訊、出版動態、閱讀環境的優良人文雜誌,重視人文史料的蒐集、整理及研究,提供完整的藝文與出版資訊,報導作家創作與活動;同時結合國內從事現代文學研究的作家、學者,共同為現代文學的發展貢獻心力。由於長期的累積及用心,獲得文藝界及學界普遍的肯定,不但已成為台灣現代文學的資料庫,更是台灣文學發展的檢驗指標。
  • 編輯室報告
  • ︱我們的文學夢︱網路時代的斜槓冒險――蔡智恆的文學夢
  • ︱作家關懷列車︱走過文學與歲月―訪陳若曦
  • 島嶼串流 宜蘭、基隆、雙北、桃園、新竹、苗栗
同書類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