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內容簡介
【封面故事】怕了賴清德
司法清算鄭文燦、柯文哲還動罷免 賴清德殺氣重 年輕藍委嚇破膽
國民黨成功否決被視為2025年大罷免潮前哨戰的基隆市長罷免案,一掃鬱悶、沉浸在愉悅氛圍中,黨中央對將在11月24日登場的全代會,也決定仿照美國兩黨全代會的嘉年華風,安排輕鬆的表演活動、園遊會,努力營造國民黨近年轉型有成,年輕民代已嶄露頭角,不再是過去遲暮老舊的政黨形象。只是,相對於黨中央西線無戰事的慶功心態,綠營發動罷免陰影並未完全消散,仍讓部分被點名的藍委焦慮難安。
即使國民黨中央樂觀評估,綠營在基隆市長罷免案挫敗後,黨主席朱立倫對賴政府「以戰逼和」策略算是初步達標,.............
◎晏明強
〈完整內容請見新新聞1965期〉
【封面故事】怕了賴清德
司法清算鄭文燦、柯文哲還動罷免 賴清德殺氣重 年輕藍委嚇破膽
國民黨成功否決被視為2025年大罷免潮前哨戰的基隆市長罷免案,一掃鬱悶、沉浸在愉悅氛圍中,黨中央對將在11月24日登場的全代會,也決定仿照美國兩黨全代會的嘉年華風,安排輕鬆的表演活動、園遊會,努力營造國民黨近年轉型有成,年輕民代已嶄露頭角,不再是過去遲暮老舊的政黨形象。只是,相對於黨中央西線無戰事的慶功心態,綠營發動罷免陰影並未完全消散,仍讓部分被點名的藍委焦慮難安。
即使國民黨中央樂觀評估,綠營在基隆市長罷免案挫敗後,黨主席朱立倫對賴政府「以戰逼和」策略算是初步達標,.............
◎晏明強
〈完整內容請見新新聞1965期〉
作者簡介
雜誌簡介
《新新聞》創刊於一九八七年三月十二日,它是一份探討台灣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及國際關係,並且富有批判精神的新聞性周刊;由一群擁有二十多年新聞歷練的專業人士所創辦。
取名《新新聞》的用意,是希望在新聞素材的選擇上有別於《舊新聞》,因為,《新新聞》創刊時的台灣社會上尚在戒嚴時期,台灣的新聞仍多限制與禁忌, 意見市場尤其充斥著國民黨說法,而反對人士掌控的媒體,在極端中也不具備專業水準,遂致新聞無法呈現原貌,整個輿論版圖為偏狹的、零碎的舊新聞所侵占。 《新新聞》期望發揮媒體的中介精神,使新聞的真貌還原,讓意見市場不再扭曲。
自創刊以來,《新新聞》秉持著接受公共信託、戮力追求真相的信念,以公是公非為依歸,並接受社會力量的監督。《新新聞》企圖希望透過新聞媒體,對民主的成長發揮積極的助力。
《新新聞》不屬於任何政治團體或是財團,超然於一切黨派之外,《新新聞》也不代表任何政治力量,唯一希望代表及扶植的力量是廣大的社會力量。
《新新聞》取材的標準是:新聞自由、政治民主及社會公義。透過這三個標準,《新新聞》呈現出來的風格,在台灣這個體制及環境下來看,顯得極富衝突及爭議,而這正也是《新新聞》的目的,透過這些衝突與爭議徹底將社會底層的病根找出來,再積極尋求解決之道。
《新新聞》在內容呈現上,包含「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兩岸關係」、「國際關係」;同時也兼顧中央與地方的差距,試圖有所消弭。
《新新聞》創刊於一九八七年三月十二日,它是一份探討台灣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及國際關係,並且富有批判精神的新聞性周刊;由一群擁有二十多年新聞歷練的專業人士所創辦。
取名《新新聞》的用意,是希望在新聞素材的選擇上有別於《舊新聞》,因為,《新新聞》創刊時的台灣社會上尚在戒嚴時期,台灣的新聞仍多限制與禁忌, 意見市場尤其充斥著國民黨說法,而反對人士掌控的媒體,在極端中也不具備專業水準,遂致新聞無法呈現原貌,整個輿論版圖為偏狹的、零碎的舊新聞所侵占。 《新新聞》期望發揮媒體的中介精神,使新聞的真貌還原,讓意見市場不再扭曲。
自創刊以來,《新新聞》秉持著接受公共信託、戮力追求真相的信念,以公是公非為依歸,並接受社會力量的監督。《新新聞》企圖希望透過新聞媒體,對民主的成長發揮積極的助力。
《新新聞》不屬於任何政治團體或是財團,超然於一切黨派之外,《新新聞》也不代表任何政治力量,唯一希望代表及扶植的力量是廣大的社會力量。
《新新聞》取材的標準是:新聞自由、政治民主及社會公義。透過這三個標準,《新新聞》呈現出來的風格,在台灣這個體制及環境下來看,顯得極富衝突及爭議,而這正也是《新新聞》的目的,透過這些衝突與爭議徹底將社會底層的病根找出來,再積極尋求解決之道。
《新新聞》在內容呈現上,包含「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兩岸關係」、「國際關係」;同時也兼顧中央與地方的差距,試圖有所消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