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理人 [第240期]:8大投資金律

點閱:2

作者:經理人編輯部編輯

出版年:2024.11

出版社:巨思文化

出版地:臺北市

格式:PDF,JPG

附註:月刊

本期內容簡介

Editor's Note| 編輯台時間   

平凡人的非凡結果

根據台灣證券交易所2024年9月的統計數字,全國開戶人數突破1300萬,除以總人口數約2340萬,超過55%的台灣人,都有在股市開戶。
在台灣,平均每2個人,就有一個人在投資,或有投資意願,但是是否每個人都聽進去了「投資一定有賺有賠……」這句耳熟能詳的基金投資警語;或是做到了「買你懂的股票」這個股神華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廣為人知的建議之一?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我們當然知道沒有穩賺不賠的「股神」,如同價值投資之父班傑明.葛拉漢(Benjamin Graham)所言,「倘若我在華爾街這60年來,有注意到什麼事情,那就是人們預測股市會發生什麼事情,都不會成功。」我們更該自問,我想投資,但是我懂投資理論、投資標的嗎?
我很喜歡我在2本書裡,讀到的2個小故事,情節相似,道理簡單。
在《投資金律》的導言裡,寫到了一位女士席爾維亞.布魯姆(Sylvia Bloom),在擔任法務祕書職務長達67年退休,並且直到近99歲過世後,留下了超過900萬美元的資產。文中的對照組是主打由2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加持的「長期資本管理公司」(Long-Term Capital Management)的破產。
在《致富心態》裡提到的是羅納.瑞德(Ronald Read),他平生待過加油站,也當過清潔工和警衛,在92歲辭世後,留下的資產約800萬美元。文中的對照組是一位哈佛商學院畢業的金融業精英,曾經過著揮金如土的生活,最後卻宣告破產。
《投資金律》歸納了布魯姆致富的3個法則:不借錢投資、不妄想快速致富,還有生活簡樸。細看瑞德的故事,這些特質他有都有:省吃儉用,把錢投資在績優股上,然後耐心等待幾十年。
更令人感佩的是,布魯姆和瑞德對於多達2億、3億元台幣的身後財富的處理方式:布魯姆把2/3的遺產,捐給社會服務慈善機構;瑞德把超過600萬美元,全數捐給當地的醫院和圖書館。這2位低調且平凡的富人,所展現出來的投資之道是:平常心、耐心和愛心。
從布魯姆和瑞德的故事,我彷彿得到了新的啟發:謹守一些根本的、核心的投資原則,平凡上班族也可以致富;而致富以後,不是為了換得可以不用工作,或是過得豪奢闊綽,而是還可以嘉惠他人。
在我讀過的有限的投資理財書裡,很多專家都提到了同一件事,就像瑞德這個英文姓氏:Read。如同《複利的喜悅》書中所說,最好的投資,就是投資自已。而學習最好的方式,就是身體力行,以及從已經做過的人身上借鏡。


總編輯
齊立文
雜誌簡介
 
《經理人月刊》橫跨兩岸華人、多元媒體平台,談內部、談管理、談創造高效率的工作者、管理者、經營者,期許培養出「誠信、專業、創新、當責」的經理人。
  • ESG Best Practice ESG 最佳實踐 台灣卓勒| 改變產業「長期加班」文化,離職率從 9 成降至1成
同書類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