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光華雜誌 [第49卷 第11期]:島嶼.樹語

點閱:1

並列題名:Taiwan panorama

作者:台灣光華雜誌編輯部

出版年:2024.11

出版社:光華畫報雜誌社

出版地:臺北市

格式:PDF,JPG

頁數:128

附註:中英文國內版

本期內容簡介

【封面故事】
諳曉台灣樹木知識的原住民,料理善用各種在地香料,如圖中帶有辛辣氣息的山肉桂。(林旻萱攝,蕭郢岑設計)

【編者的話】
深度體驗台式風情
台灣位於亞熱帶與熱帶交界,加上高低海拔之特殊條件,島上樹種豐富且多元。台灣的「四大奇木」是哪四大?檳榔樹的文化傳說又有哪些?台灣植物的應用跟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而在全台多個步道能遇見的樹蕨,其實在國際上相當稀少,在多個國家甚至被列為保育類植物。本期《台灣光華》將帶你深入山林,一探這些珍貴又日常的台灣奇樹。
「三輪車嘟嘟嘟地穿梭在新德里Paschimi Marg的街頭,上午未到九點,幽靜的街廓已有印度民眾在『駐印度台北經濟文化中心』外面等候,準備洽辦簽證事宜⋯⋯」,《台灣光華》海外採訪團隊繼「越南」、「菲律賓」後,這一站來到了「印度」。從本期開始,將陸續刊出升溫的台印關係、智慧城市、台灣隱形冠軍在印度、農業交流⋯⋯等台印雙邊合作的成果與故事,敬請期待。
此外,本期還介紹台灣街頭巷尾很常見的一道國民美食──麵線。小小一碗麵線,裡頭涵蓋著多元的在地食材,並透過師傅的手藝,變化出各類口感的鹹香滋味;米酒,同樣是民生需求的重要元素之一,不僅存在餐桌上,更參與了台灣人由出生到死亡的生命儀式。本期的米酒專題,將帶你了解米酒深入台灣方方面面的應用與文化。
除了美食,唐獎教育基金會執行長陳振川提及本屆唐獎得獎人的創新貢獻與真知灼見,不約而同為目前世界最需要的永續發展與環境正義,指出明路,提供解方。加上今年八月的「亞太永續高峰會」中,包含花蓮慈濟醫院、和信治癌中心醫院、衛生福利部台北醫院與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等多家醫療院所,在會中展出先進醫療技術和節能減碳具體成果,呼應台灣在永續議題上之努力。
還有本期徵件主題「騎行台灣──解讀單車王國」,以環保減碳的騎行方式,帶你從南到北,從西到東,留下各具特色的精采瞬間。誠如其中一位投稿者(張利聰)的描述:「夥伴們期待在一望無際的鄉野小路中悠哉地騎車而行,茶香與寧靜原來離我們那麼近。」在你閱讀《台灣光華》的同時,期盼也能感受到來自編輯團隊的這份用心與祝福。
台灣光華雜誌簡介
台灣光華,世界光華
「台灣光華畫報雜誌社」(原光華雜誌)於民國六十五年創刊,目前台灣光華雜誌月刊以中英對照紙本及中日對照網路版向全球一百餘個國家及地區發行,包括全美一百多家書店同步販售,訂閱對象含括學術機構、藝術文化、貿易經理人、台商、華僑、關心台灣的國際經貿組織及外籍人士。
 
中華民國台灣長期推動南向政策,東南亞不僅是台灣的鄰邦,更是重要的貿易夥伴。為增進東南亞國家對台灣的了解,也讓更多讀者知道東南亞人士在台灣生活的各種面向,於104年12月創刊《光華》東南亞三語文版(印尼文、泰文、越南文)。東南亞三語文版刊物以雙月刊方式發行,定期出版且均已數位化,建置於《光華》官網。
 
核心價值——呈現台灣蓬勃生命力
「台灣光華雜誌」每月以多元化報導及雋永圖文呈現台灣發展脈動,見證台灣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的變遷。多年來以讀者最關心的話題,深入採訪報導,並以中英、中日雙語對照呈現,因而獲得「兩岸新聞報導獎」、「優良政府出版品獎」及「星雲真善美新聞傳播獎」等獎項之肯定。
 
集結叢書——累積豐富多元資料
繼「光華」第一本叢書——「面對當代人物」於民國七十三年推出後,市場反應熱烈,開啟國內雜誌界將報導系列內容集結成書風氣之先河,至今「台灣光華叢書」已輯印三十餘種,包括:「國際漢學與漢學家」、「台灣原住民文化」、「台灣特稀有生物」、「擁抱臺灣—百張圖片看現代臺灣」、「台灣民俗筆記」、「台灣好滋味」等叢書,可謂每本「台灣光華叢書」都是台灣不同面向的縮影。
 
數位整合——推動多元行銷
近年來,「台灣光華雜誌」與國內外媒體合作,進行跨界聯盟,除與知名電台合作單元專訪外,亦與多家網路平台合作發行「台灣光華電子報」及「台灣光華電子雜誌」。此外,更結合數位化科技,將累積三百期、數千萬文字之內容建立數位化資料庫系統,以多種檢索功能提升讀者閱讀及研究之服務。美國多所著名大學、國內中研院、國家圖書館、各地文化局圖書館等均為訂戶,並登上國家圖書館電子資料庫使用率排行榜。 「台灣光華雜誌」希望把台灣最真實訊息傳達給每一位讀者,不論是在國內,或是海外,讓每一個瞭解台灣的人更愛台灣,不知道台灣的人也能從這本雜誌中認識台灣、支持台灣。
  • 來自地方的明信片 Postcards from Home 淡水夕照
  • 編者的話 Editor’s Note 深度體驗台式風情
  • 月月好讀 Variety Pages 《台灣療癒散步冊:10大療癒主題旅遊策展動動腦
  • 影像對話 Photo Essay 《台灣光華》攝影徵件 騎行台灣──解讀單車王國
  • 產業新創 Entrepreneurship 當救治遇上減碳 台灣永續醫療的實踐與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