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新聞 2024/11/21 [第1968期]:半導體通膨來了?

點閱:1

並列題名:The journalist

作者:新新聞周刊編輯部編著

出版年:2024.11

出版社:新新聞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地:臺北市

格式:PDF,JPG

頁數:86

附註:周刊

本期內容簡介

【封面故事】半導體通膨來了?

川普會如何對付台積電?專家拆解「關稅人」盤算:很難整碗端回去
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Donald Trump)在競選期間拋出晶片課稅議題,連同最近7奈米AI晶片禁止輸中議題,讓台積電股價跟著重挫。日前,經濟部長郭智輝在立法院表示,台積電2奈米製程「遲早會被逼去美國」,讓「護國神山」先進製程根留台灣的承諾產生動搖。甚至有媒體分析,「美積電」生產成本高於台積電,美國對晶片課徵重稅,可能導致「半導體通膨」,輸美消費電子產品價格可能上漲。美國晶片關稅政策,到底會怎麼課?如果這項政見劍指台灣,政府與台積電又該如何因應?..............

◎林上祚

〈完整內容請見新新聞1968期〉
雜誌簡介
 
《新新聞》創刊於一九八七年三月十二日,它是一份探討台灣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及國際關係,並且富有批判精神的新聞性周刊;由一群擁有二十多年新聞歷練的專業人士所創辦。
 
取名《新新聞》的用意,是希望在新聞素材的選擇上有別於《舊新聞》,因為,《新新聞》創刊時的台灣社會上尚在戒嚴時期,台灣的新聞仍多限制與禁忌, 意見市場尤其充斥著國民黨說法,而反對人士掌控的媒體,在極端中也不具備專業水準,遂致新聞無法呈現原貌,整個輿論版圖為偏狹的、零碎的舊新聞所侵占。 《新新聞》期望發揮媒體的中介精神,使新聞的真貌還原,讓意見市場不再扭曲。
 
自創刊以來,《新新聞》秉持著接受公共信託、戮力追求真相的信念,以公是公非為依歸,並接受社會力量的監督。《新新聞》企圖希望透過新聞媒體,對民主的成長發揮積極的助力。
 
《新新聞》不屬於任何政治團體或是財團,超然於一切黨派之外,《新新聞》也不代表任何政治力量,唯一希望代表及扶植的力量是廣大的社會力量。
 
《新新聞》取材的標準是:新聞自由、政治民主及社會公義。透過這三個標準,《新新聞》呈現出來的風格,在台灣這個體制及環境下來看,顯得極富衝突及爭議,而這正也是《新新聞》的目的,透過這些衝突與爭議徹底將社會底層的病根找出來,再積極尋求解決之道。
 
《新新聞》在內容呈現上,包含「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兩岸關係」、「國際關係」;同時也兼顧中央與地方的差距,試圖有所消弭。
  • 台海解碼 北京正為武統台灣「登島作戰」做準備?習近平低調視察這處透露不尋常
  • 世界與台灣 川普2.0為什麼沒有龐畢歐?
  • 財經熱點 除了郭智輝點名的雲豹 這些公部門、公股事業都在炒AI題材
  • 公共政策 到底好康到誰?中央、地方你死我活 財劃修法這個縣市預算增加871%
  • 教育現場 讓師長心累急壞的疫後教室 回歸學校的學童躁動喪失專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