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內容簡介
獨立書店的佇留與前行
近年台灣獨立書店似如春花燦發,其人與人親觸、依存、獨有的氛圍無可取代。然而獨立書店的經營並非全無艱難。本期專題,我們藉由不同角度,觀察台灣獨立書店面臨之困境,與可能的出口──郝明義點出獨立書店的「夥伴」與「共同體」精神;王思迅、陳隆昊析探在全球化網路時代下,獨立書店接受挑戰與應變之道;簡逸君爬梳獨立書店聯盟的建立,王乾任分析政府補助政策,是否對書店產業達成有效意義;張卉君、銀色快手則分別由美國與日本獨立書店的經驗切入,反思台灣獨立書店的前行。並藉由介紹、採訪新手、舊書櫃、時光、三餘、桃樂絲、瓦當、南崁1567、晴耕雨讀、小小、永樂座、南天、洪雅、田園城市13家書店做為驗證,望能映照出其多重性。
不老的紀州庵,不落幕的人生劇場
◆封德屏
盼望終於有了著落,「紀州庵」古蹟將於2014年5月24日開幕。
從「紀州庵」新館二樓辦公室,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古蹟修復的情形。看它裝上樑柱,覆上屋瓦,雕刻窗戶,鋪上榻榻米,扣上門榫,一年多一晃,工程結束了,接著整修人行道,去掉圍籬,除草整地。站在水源路的陸橋上,眺望修復好的古蹟,恍然回到1917年……。
也是這樣懷舊的情懷,當我們紀錄片的工作小組,在導演王明霞帶領下,到日本和歌山市拜訪當初經營「紀州庵」料理屋的平松家族時,平松德松的第四代孫子平松喜一郎,很欣喜感動的接待了來自台灣的朋友。敘述往事的過程,讓他們深深懷念起「紀州庵」。今年3月15日,平松家族九位成員,組團來訪台灣,重遊「紀州庵」。橫跨三代的平松家族訪台成員中,平松喜一郎及其姊姊、妹妹三人,出生在「紀州庵」,1945年離開台灣那年姊姊16歲,喜一郎12歲,妹妹9歲,他們怎麼都沒有想到離開台灣69年後,「紀州庵」又在他們的記憶中復活了。
同仁們開啟已初步完工的「紀州庵」古蹟大門,帶他們在室內、戶外慢慢走了一圈,隨後,他們蹣跚的爬上了水源路的陸橋,眺望童年時戲水遊玩的新店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