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內容簡介
封面精采內容
【封面故事】四個副主席的戰爭 基隆選情「失火」,延燒北台灣;黃景泰事件「餘震」不斷... ...
【焦點新聞】蔣偉寧「理念零蛋,風骨不多」,打包十二年國教責任
【財經事】商總理事長成賴正鎰西進中國利器
【政治事】雲林蒜農被打劫還要投票感謝
【選舉戰報】傅崐萁挾最高滿意度強勢連任「人民」最大黨,藍綠無計可施
封面故事
黃景泰涉貪事件爆發後,國民黨北台灣選情「失火」,
基隆無人敢出戰,還波及隔壁連勝文的台北市選情,
加上桃園才剛發生過葉世文收賄案,
急得黨中央顧不得民主程序對黃景泰開鍘。
不過,在黃景泰「出事」後,吳郝朱胡也各有「心事」。
吳敦義急於切割和政治盟友黃景泰的關係,
郝龍斌、朱立倫為大局著想,建議黨中央盡速處理,
胡志強靜默不表態,躲過低民調「陣前換將」的壓力,
四位副主席同台較量身手,高下立判。
國民黨基隆市長提名人黃景泰,硬生生被黨中央拔掉,黨內要角義正辭嚴,表面上說是為了防止「擴散效應」拖累藍軍整體選情,實際上卻隱藏國民黨接班爭奪戰的爾虞我詐,還有各自的盤算。
朱立倫中「司法拳」暫離火線
剛當上副主席的郝龍斌忙著開第一槍,朱立倫也跟進踩一腳。排名「第一」的副主席吳敦義受了內傷,只能喊話要黃景泰為大局「暫時委屈一下」,還要裝成若無其事的模樣。
朱立倫在層層政治凶險下,決定連任新北市長,「做滿四年」的宣示,做足了退守二○一六年的姿態,政壇上的是是非非,也突然離他而去。至於被馬英九欽點為國民黨「第一」副主席的吳敦義,眼前的空間則是一片寬闊,積極奔走全國各地,一方面名正言順替國民黨輔選,也努力為自己的未來打基礎。
吳敦義非常懂得鴨子划水的道理。年底的七合一選舉,除了家鄉南投縣是「非贏不可」的責任區,投注最大心力外,其他縣市,從台灣頭到台灣尾,他也默默耕耘不曾懈怠,結交各路英雄好漢,累積政治資本。
除了花蓮縣,因為馬英九對傅崐萁很有意見,從傅當上花蓮縣長後,幾乎不曾與傅同台。當年國民黨突然中止花蓮縣黨內初選,就是當時的黨秘書長吳敦義負責執行,吳當然很明白馬的心思,也刻意避開傅崐萁,只是花蓮一向是藍軍鐵票區,吳就算不與傅交好,也不怕花蓮人不支持他。
說到基隆市,當年馬英九參選總統的政見之一就是推動北北基合併,後來在吳敦義的建議下,擔心出現「葉爾欽效應」,也怕周錫瑋輸掉台北縣影響二○一二年總統大選,不惜打破承諾,先讓台北縣升格為新北市,基隆相對之下形同孤島。
作者簡介
雜誌簡介
《新新聞》創刊於一九八七年三月十二日,它是一份探討台灣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及國際關係,並且富有批判精神的新聞性周刊;由一群擁有二十多年新聞歷練的專業人士所創辦。
取名《新新聞》的用意,是希望在新聞素材的選擇上有別於《舊新聞》,因為,《新新聞》創刊時的台灣社會上尚在戒嚴時期,台灣的新聞仍多限制與禁忌, 意見市場尤其充斥著國民黨說法,而反對人士掌控的媒體,在極端中也不具備專業水準,遂致新聞無法呈現原貌,整個輿論版圖為偏狹的、零碎的舊新聞所侵占。 《新新聞》期望發揮媒體的中介精神,使新聞的真貌還原,讓意見市場不再扭曲。
自創刊以來,《新新聞》秉持著接受公共信託、戮力追求真相的信念,以公是公非為依歸,並接受社會力量的監督。《新新聞》企圖希望透過新聞媒體,對民主的成長發揮積極的助力。
《新新聞》不屬於任何政治團體或是財團,超然於一切黨派之外,《新新聞》也不代表任何政治力量,唯一希望代表及扶植的力量是廣大的社會力量。
《新新聞》取材的標準是:新聞自由、政治民主及社會公義。透過這三個標準,《新新聞》呈現出來的風格,在台灣這個體制及環境下來看,顯得極富衝突及爭議,而這正也是《新新聞》的目的,透過這些衝突與爭議徹底將社會底層的病根找出來,再積極尋求解決之道。
《新新聞》在內容呈現上,包含「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兩岸關係」、「國際關係」;同時也兼顧中央與地方的差距,試圖有所消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