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藏今藝術 [第263期]:台南當代藝術串門

點閱:1

其他題名:ARTCO Art & Collection

作者:典藏雜誌編輯部編輯

出版年:2014.08

出版社:典藏藝術家庭

出版地:臺北市

格式:PDF,JPG

頁數:196

本期內容簡介
 
台南當代藝術串門
 
今年3 月份,在台新藝術獎初選入圍記者會上,幾位入圍藝術家(團體)陸續上台,在聽完吳尚霖簡報他在台南與楊佳璇共同策展的「微光─亞洲當代工業圖景,台日韓協力計劃」後,以個展「莫拉克」入圍的台南藝術家陳伯義,雖然已上台談過自己作品,由於基地同在台南的蘇育賢因故缺席,於是便拿起麥克風,一方面描述了《花山牆》是如何透過台南藝術家共同參與的整個創作過程,再者,他也提到「微光」計畫與台南藝術社群間的緊密連結。
 
聽完這一席話,我轉頭跟同事說「陳伯義講的真好」,這個「好」在於言語間流露著他(們)自覺地身為「台南藝術家」的熱情渲染,某種攸關集體記憶或認同卻不至令人感到威脅的感性,我和同事在吸收了這些熱情後,決定「我們應該來做一個『台南.當代藝術串門』專輯」。
 
當然,媒體有限的目光不可能照見整個大台南曾經且正在發生的藝術事件,但我們仍希望透過這個專輯的五篇文章,得以權宜地提供一種關於台南當代藝術的行走「路徑」—名之為路徑,恰恰是因為一定有別條路徑,在諸多路徑間才能交錯出一個實際上難以測量並概括的全景,就讓我們從〈(沒)有地圖的城市〉開始吧。

雜誌簡介
 
以關懷當代藝術生態為宗旨,從藝術家及創作、藝術評論及論述、美術史、展演空間、文化政策、藝術市場……等等,都是持續關注的重 要項目。在選樣上,國內藝術生態是我們的終極關懷,由此推衍至華人藝術及國際藝壇的宏觀視野與觀察,也成為實質上呈現的多元面貌,主要的目的,是希望提供 國內藝術人才經驗與學識的累積與傳遞,也希望作為潛在藝術愛好者進入藝術世界的橋樑。

  • EDITOR 編輯手記 流動的美術館
  • GLOBAL VISION 國際視野 ATFORUM
  • NEWS 焦點新聞 國際.中國.台灣
  • ART TALK 藝術相談室 能使記憶再歌唱嗎?——阿席斯.南地:相信人民,他們從未忘記
  • SNG 展覽直擊 國際.中國.台灣
  • CALENDAR 展覽快訊 展覽月報
同書類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