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內容簡介
體驗,是門好生意
在鼎泰豐吃小籠包的人,買的是「open kitchen」廚藝表演與細膩服務;在IKEA買家具的人,買到的是對家庭擺設的想像;在星巴克喝咖啡的人,買的是「第三場所」舒適的環境;在誠品買東西的人,買到的是現場實演「書中有商、商中有書」台灣獨具的文化風景。
觸動顧客購買神經的不是商品本身,而是商品後面的場所精神與情緒感受。
商品是有形的,服務是無形的,而體驗是難忘的。「體驗經濟」當道,「客製化」創造出差異化、提升競爭力同時讓經濟價值向上遞增。而工作即劇場,每個行業都可以是體驗經濟的舞台,所有事業都是娛樂事業。
從工作主義朝玩樂主義轉變的21世紀,文化性商品概念將逐漸取代實體商品概念,並借助全球通訊數位力量,帶至新的商務世界中,創意、智慧資產是新寵兒。
當越來越多人的生活方式與內容都是由各類的付費體驗活動(paid-for experience)累積而成。顧客真正需要的是什麼?「體驗」如何經濟?在服務5.0的年代,是企業必修的一堂課,也值得農漁會細細推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