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封面故事
惜物、惜情、惜時
這些年,台灣的生活趨勢瀰漫著一股復古風,「老街」是很多鄉 鎮的觀光景點,「老房子」改建的咖啡廳、民宿、書店等也成為 必遊勝地。但是,這些場所和空間,多半是利用老建築的外殼, 填入新鮮樣貌、各式商品,走晃一圈後,似乎總覺得少了點「老 靈魂」。
其實,在我們的生活圈裡,仍然存在一些真正的「老所在」,裡 面有年紀已長的職人,堅守空間,用一輩子的技藝,實實在在地 生活著。就像去年《小日子》去大稻埕採訪,在新舊並陳的街屋 裡,讓我駐足停留的是在民樂街的鐵皮屋,六十幾歲的老伯,弓 著背,在斑駁的木頭工作桌上刻鑄鐵片。
進入這些老所在,觸目所及是用了幾十年仍堪用的老家具、使用痕跡鮮明的老物件,看到「惜物」的珍貴。和老人家聊天, 聽聽古早生活故事外,採訪期間有老顧客上門,也會自動加入聊 天行列,主雇熟識三、四十年,熟悉如家人,言談間感受到「惜 情」的溫度。
這些老所在,數十年來始終維持不變的樣貌,或許已經和不斷開 發更新的街區格格不入,或許隨時會搬離歇業。因此,站在這些 老所在前,更讓人覺得應該要「惜時」,讓傳統的技藝、雋永的 人情故事,牢牢地留在記憶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