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內容簡介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主編孫嘉蓉
在法國南部的車站等人,嘈雜的大廳令人分神,放假旅行的年輕學生大聲笑鬧、回老家過節的夫妻安撫孩子、衣衫襤褸的流浪漢徘徊乞討……,突然意識到有鋼琴演奏傳來,幾次的停頓告訴我這是來自現場演奏,於是循著聲音找到大廳角落的一架鋼琴,那是特別設置給大眾自由使用的。坐在鋼琴前的是個戴著連衣帽、約莫17歲的少年,還未坐正的他正在暖身,準備正式彈奏一首完整曲子。轉眼間身邊已經不少人駐足,流暢的樂符輕輕環繞我們自成圈圈,目不轉睛。我在音樂裡想像著他的音樂學習之路,幾歲開始碰琴鍵?現在還練嗎?
那個讓人臨時想坐下來在車站大廳演奏的念頭,比實際彈奏出的音樂還吸引我,那是與音樂不期而遇的奇妙時刻,對彈奏者、對路人都是。相較台北市近日傳出要設置捷運地景音樂,政策有如天堂與地獄之別,藝術感受無法上行下效,引導出潛藏在我們心中對藝術感動的渴望並主動追求,才是最高明又深遠的。
本期專題「音樂天才和你想的不一樣」,穿越天才音樂家的風光經歷和顯著的音樂表現,來到他們與音樂最真實的存在。三位年輕音樂家,鋼琴家周善祥、擊樂家陳盈斈、小提琴家金志妍,從小時候與音樂相遇後成為生命最重要夥伴,他們在成長中學會真誠面對自身天賦,抉擇音樂為其人生帶來的機會和轉折;而三位音樂名師的提點,則從另一角度看見天賦被擦亮的過程中,於專業追求和與人文培養上的思考。
一段令人欽佩的演奏人生,不會只有無止境的練習,天才與常人的差異不是這個專題的重點,而是他們看似輕巧越過的重重關卡,背後還需有對世界的敏銳、環境的關懷、生活的熱情等種種感性的人格特質支持,那是每個人都可擁有的幸福之鑰。
作者簡介
雜誌簡介
《art plus》藝術+++
《art plus》是藝術+生活,藝術+樂趣,藝術+人生各種的可能性,我們相信唯有找到有溫度的情感,藝術才充滿樂趣。
《art plus》以國際、年輕、跨領域為主調,內容涵蓋生活、視覺、表演等面向,為兩岸四地建立互動的文化平台。《art plus》將代表這時代我們需要的生活參照,從各城市差距中得到更大的啟發,分享相近觀點的樂趣,找出不同的生活意義,遠想彼此的文化底蘊,微觀各自的生活態度。
自《藝術地圖》2003年7月於香港創刊,2004 年1月發行港澳版,並於2004年5月出版《am post》,《藝術地圖》與《am post》已成為港澳最具影響力的文化媒體。《am post》剛出版時只是想要把藝術圈內的文化活動介紹給圈外的藝術愛好者,從每月印發兩萬份,之後不斷遞增,高峰期曾印到100頁並發行至每月3萬5千份。9年的光景伴隨著香港文化發展的醞釀期,社會在轉型,政府確立創意產業並帶動商界參與,民間力量成立並主動透過傳媒引領社會議題,年輕一代對社會的關注。《am post》將帶著《藝術地圖》走進7-Evelen的店鋪,成為史上第一本在香港7-Eleven雜誌架上索取的藝術月刊,《am post》留下了「a」for art,「m」for map的名字在歷史,正式改名為《art plus》,於2011年11月在港、澳與台灣三地同步創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