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 plus (Taiwan) [第44期]:藝術備忘錄: 2015全台藝術節特搜

點閱:1

作者:art plus編輯部編輯

出版年:2015.06

出版社:藝術地圖有限公司

出版地:臺北市

格式:PDF,JPG

頁數:116

本期內容簡介

封面故事
未來、未來的藝術節──
藝術備忘錄:2015全台藝術節特搜

編者的話

這一期我們來談談藝術節。

我們需要多少藝術節?常聽到有人批評台灣藝術節過剩,又批評藝術節不夠好,到底辦多少是多?怎麼舉辦是好?出了問題的是質還是量?還是對藝術節的錯誤理解、錯誤操作和錯誤期待?我們以官辦藝術節為主,邀請文化部及各縣市政府提供年度的藝術節慶資料,依照相關程度篩選後,編輯部再補充缺漏資訊,最後請觀察小組討論出各類選單。幸運的是,透過旅外藝術家蘇文琪和林人中的眼睛,為我們適時帶回兩則來自歐洲的藝術節觀察,一是歡慶20歲的布魯塞爾藝術節,將藝術節作為世界公民的回應,策展過程中不斷反問什麼是才是最迫切的社會議題?另一是法國編舞家夏瑪茲(Boris Charmatz)的狂熱舞蹈節,讓群眾成為慶典本身,透過輕鬆的設計,舉重若輕地傳遞了他對藝術本質的理解。這些都讓人深感,也許對於藝術節我們可以有更多的責任和想像。

藝術節的舉辦已經成為城市行銷的重要元素,如果沒有一個全景,便也無以立足思考,我們最終期待的,是透過這樣的整理讓每個地方的計畫,在城市與城市之間、在政府與民眾之間,都有更多流通的可能;一起來檢視我們已經富足的和缺少的,塑造下一個更棒的藝術節!

其他精采內容包括與阮義忠老師的禪意訪談;新科北美館館長林平聊吃食文化和她的藝術養成之路。視覺專題關注當代藝術資料的保存,將借鑒日本土方巽資料館,思考台灣在藝術資料的保存和流通之缺失;表演專題則將眼光拉到兩岸之間,談台灣劇場前進大陸的現況和挑戰。
專欄部分,耿一偉功成身退,資深劇場人鴻鴻將接力書評欄位;Preview欄位我們特邀各領域的熱血文化人為讀者介紹本月他們認為值得期待的展演節目。最後,你應該發現了,這是art plus有史以來頁數最多的一期,祝大家閱讀愉快。

雜誌簡介

《art plus》藝術+++

《art plus》是藝術+生活,藝術+樂趣,藝術+人生各種的可能性,我們相信唯有找到有溫度的情感,藝術才充滿樂趣。

《art plus》以國際、年輕、跨領域為主調,內容涵蓋生活、視覺、表演等面向,為兩岸四地建立互動的文化平台。《art plus》將代表這時代我們需要的生活參照,從各城市差距中得到更大的啟發,分享相近觀點的樂趣,找出不同的生活意義,遠想彼此的文化底蘊,微觀各自的生活態度。

自《藝術地圖》2003年7月於香港創刊,2004 年1月發行港澳版,並於2004年5月出版《am post》,《藝術地圖》與《am post》已成為港澳最具影響力的文化媒體。《am post》剛出版時只是想要把藝術圈內的文化活動介紹給圈外的藝術愛好者,從每月印發兩萬份,之後不斷遞增,高峰期曾印到100頁並發行至每月3萬5千份。9年的光景伴隨著香港文化發展的醞釀期,社會在轉型,政府確立創意產業並帶動商界參與,民間力量成立並主動透過傳媒引領社會議題,年輕一代對社會的關注。《am post》將帶著《藝術地圖》走進7-Evelen的店鋪,成為史上第一本在香港7-Eleven雜誌架上索取的藝術月刊,《am post》留下了「a」for art,「m」for map的名字在歷史,正式改名為《art plus》,於2011年11月在港、澳與台灣三地同步創刊。

  • special report 編輯部/穿越香港博物館節2015
同書類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