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封面故事
藝術之必要,旅遊之必要,藝術地圖之必要。
每回到一座新的城市旅遊,總會隨手在旅遊中心或其他定點拿取手冊、地圖、摺頁,作為認識一個地區的方式,而這樣的藝文刊物,除了美食和觀光資訊,若能將當地的藝文訊息作整合那更是再好不過,而整併的方式,各有巧妙不同、各憑本事,也看得出編輯者的用心和內心對於「藝術地圖」的設定與定位看法。
art plus(Taiwan) 為 香 港《ART MAP》 藝術地圖旗下的出版品之一;《ART MAP》成立於 2003 年,現為香港地區發行量最大的藝術刊物,甚至大過日發行的大眾報紙,以及市面上任何一本潮流月刊。「藝文」永遠是小眾,但《ART MAP》藝術地圖的發行卻成為另類的大眾刊物。
《ART MAP》有著 12 年的藝術地圖製作經驗,期望能建立一個廣大的渠道,讓小眾的藝文通路,透過藝術地圖的網絡,接觸到潛力的觀眾及打開知名度及形象,同時也聯繫著香港、台灣及澳門三地的華人藝術市場。
台灣藝術家朱盈樺,將製作藝術地圖的方式變成一種創作行為,或者說是以創作的方式製作地圖,並藉此探討社會的權力分配;我們抵達某處,總被各大城市藝術地圖上所設定好的方向牽引與導航,有沒有別的路徑是源自於我們自身的方式和語彙,讓我們走出一條截然不同的軌跡?
本回專題探討各城市間多元的「藝術地圖」刊物與出版品,並收集歸納其不同元素與分類方法;進而延伸,世人究竟需要什麼樣的藝術地圖,能在其中尋找到藝術和自己。本次所採樣限定範圍以亞洲地區所出版的藝術地圖為主;一份好的藝術地圖,究竟需要有哪些條件呢?而藝術地圖中的「地圖」究竟是不是必備條件?且看本期專題分曉,或許你也會有屬於自己對於「藝術地圖的見解」。
作者簡介
雜誌簡介
《art plus》藝術+++
《art plus》是藝術+生活,藝術+樂趣,藝術+人生各種的可能性,我們相信唯有找到有溫度的情感,藝術才充滿樂趣。
《art plus》以國際、年輕、跨領域為主調,內容涵蓋生活、視覺、表演等面向,為兩岸四地建立互動的文化平台。《art plus》將代表這時代我們需要的生活參照,從各城市差距中得到更大的啟發,分享相近觀點的樂趣,找出不同的生活意義,遠想彼此的文化底蘊,微觀各自的生活態度。
自《藝術地圖》2003年7月於香港創刊,2004 年1月發行港澳版,並於2004年5月出版《am post》,《藝術地圖》與《am post》已成為港澳最具影響力的文化媒體。《am post》剛出版時只是想要把藝術圈內的文化活動介紹給圈外的藝術愛好者,從每月印發兩萬份,之後不斷遞增,高峰期曾印到100頁並發行至每月3萬5千份。9年的光景伴隨著香港文化發展的醞釀期,社會在轉型,政府確立創意產業並帶動商界參與,民間力量成立並主動透過傳媒引領社會議題,年輕一代對社會的關注。《am post》將帶著《藝術地圖》走進7-Evelen的店鋪,成為史上第一本在香港7-Eleven雜誌架上索取的藝術月刊,《am post》留下了「a」for art,「m」for map的名字在歷史,正式改名為《art plus》,於2011年11月在港、澳與台灣三地同步創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