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封面故事
去野餐:藝術創作中的野餐故事
近年來,隨著野餐社團的興起,帶動了一股瘋野餐熱潮,許多大型活動主辦單位也陸續跟進舉辦野餐活動。你是否也有許多個假日的下午,三五好友相約,各自準備餐點,度過美好愜意時光的野餐經驗呢?在野餐風潮背後,是否曾想過野餐活動是如何誕生的?其歷史為何?進食與用餐,用餐與野餐之間的差別又隱藏著什麼樣不同的意涵?從藝術史的角度來看,自文藝復興時期以來,開始有以野餐為題材的作品,直到印象派時期,野餐題材的作品大量出現,透過這些作品,我們可以更深一層了解野餐與社會文化的關係。除此之外,野餐在當代社會有各式各樣的面貌,透過野餐活動的族群,及其如何搬演,與野餐活動在什麼樣的空間場域中發生,我們可以進一步地去探討野餐的社會性。
作者簡介
雜誌簡介
《art plus》藝術+++
《art plus》是藝術+生活,藝術+樂趣,藝術+人生各種的可能性,我們相信唯有找到有溫度的情感,藝術才充滿樂趣。
《art plus》以國際、年輕、跨領域為主調,內容涵蓋生活、視覺、表演等面向,為兩岸四地建立互動的文化平台。《art plus》將代表這時代我們需要的生活參照,從各城市差距中得到更大的啟發,分享相近觀點的樂趣,找出不同的生活意義,遠想彼此的文化底蘊,微觀各自的生活態度。
自《藝術地圖》2003年7月於香港創刊,2004 年1月發行港澳版,並於2004年5月出版《am post》,《藝術地圖》與《am post》已成為港澳最具影響力的文化媒體。
《am post》剛出版時只是想要把藝術圈內的文化活動介紹給圈外的藝術愛好者,從每月印發兩萬份,之後不斷遞增,高峰期曾印到100頁並發行至每月3萬5千份。9年的光景伴隨著香港文化發展的醞釀期,社會在轉型,政府確立創意產業並帶動商界參與,民間力量成立並主動透過傳媒引領社會議題,年輕一代對社會的關注。《am post》將帶著《藝術地圖》走進7-Evelen的店鋪,成為史上第一本在香港7-Eleven雜誌架上索取的藝術月刊,《am post》留下了「a」for art,「m」for map的名字在歷史,正式改名為《art plus》,於2011年11月在港、澳與台灣三地同步創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