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新聞 2015/11/12 [第1497期]:習先生 給台灣的禮物

點閱:1

並列題名:The journalist

作者:新新聞周刊編輯部編著

出版年:2015.11

出版社:新新聞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地:臺北市

格式:PDF,JPG

附註:周刊

新新聞1497期簡介

【封面故事】習先生 給台灣的禮物
馬習大談一中,改變小英現狀
明年五月後,馬有了新角色

【立委風向球】全面啟動,老柯用院長級規模打立委選戰
【選戰.網戰】十個關鍵數字看網戰的勝與敗
【選戰.網戰】操盤勝手針砭朱立倫網路策略
【財經事】商總戰,賴正鎰無視張平沼叫陣
【立委風向球】綠不分區,老天王退,儲備院長進

【封面故事】「習先生」 給台灣的禮物
等了58萬小時 兩岸領導人在新加坡舉行了一場禮物交換會
帶著兩瓶1990年出廠的金門高粱,和一只台灣藍鵲手工瓷器,
馬英九來到新加坡。兩岸66年來第一次、「馬先生」期盼多時,
2015年11月7日下午3時,他終於和「習先生」握了手,一握80秒。
在台灣大選只剩70天之際,馬英九下台的半年前,
習近平終於想見馬英九了。
成功雙贏的談判,應該像是交換禮物,雙方有給有取。馬習會結束後,
要怎麼盤點兩岸各自的取捨?誰是贏家?誰是輸家?
而對台灣長遠又會帶來什麼影響?

雜誌簡介

《新新聞》創刊於一九八七年三月十二日,它是一份探討台灣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及國際關係,並且富有批判精神的新聞性周刊;由一群擁有二十多年新聞歷練的專業人士所創辦。

取名《新新聞》的用意,是希望在新聞素材的選擇上有別於《舊新聞》,因為,《新新聞》創刊時的台灣社會上尚在戒嚴時期,台灣的新聞仍多限制與禁忌, 意見市場尤其充斥著國民黨說法,而反對人士掌控的媒體,在極端中也不具備專業水準,遂致新聞無法呈現原貌,整個輿論版圖為偏狹的、零碎的舊新聞所侵占。 《新新聞》期望發揮媒體的中介精神,使新聞的真貌還原,讓意見市場不再扭曲。

自創刊以來,《新新聞》秉持著接受公共信託、戮力追求真相的信念,以公是公非為依歸,並接受社會力量的監督。《新新聞》企圖希望透過新聞媒體,對民主的成長發揮積極的助力。

《新新聞》不屬於任何政治團體或是財團,超然於一切黨派之外,《新新聞》也不代表任何政治力量,唯一希望代表及扶植的力量是廣大的社會力量。

《新新聞》取材的標準是:新聞自由、政治民主及社會公義。透過這三個標準,《新新聞》呈現出來的風格,在台灣這個體制及環境下來看,顯得極富衝突及爭議,而這正也是《新新聞》的目的,透過這些衝突與爭議徹底將社會底層的病根找出來,再積極尋求解決之道。

《新新聞》在內容呈現上,包含「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兩岸關係」、「國際關係」;同時也兼顧中央與地方的差距,試圖有所消弭。

  • 放眼天下 強人變身社運分子,吸納在野力量 「接班人終結者」馬哈迪 繼續干政
  • 顯像台灣 導演紀岳君嘗試破解「有罪推定」方程式 《徐自強的練習題》接下來換誰做?
  • 小旅行 書香與茶香、咖啡香、菜香巧遇 尋訪特色獨立書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