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內容簡介
【執行主編的話】
2014年在臺灣是風起雲湧的一年,首先是接續2013年下半年的「反服貿」社運,在3月18日爆發了「太陽花」學運;接著發生了以頂新為首的食品安全事件。而這些事件多少衝擊到11月29日的「九合一」選舉,使得執政的中國國民黨在縣、市長選舉中,失去了大部分縣、市的執政權。
臺灣這幾年來,在參與區域經濟整合方面,進展並不如人意;在進軍中國大陸市場方面,也因民眾憂慮、政府溝通不足…等因素,遭遇到挫折。值此新一年的開始,除了繼續密切觀察國際、中國大陸經濟情勢的變化外,重視創新、技術研發,提升產業競爭力,應是因應我國區域經濟整合受挫下的生存之道。
這一期《經濟前瞻》,是以展望2015年的國內、國際以及中國大陸經濟為主軸。在國內經濟方面,針對重視創新,提升產業競爭力方面,我特別挑選了「從經濟學角度看高科技產業中的競爭問題」、「以色列引導早期創業模式對我國的啟示」,以及「中國半導體扶植政策對臺灣晶圓代工產業之影響分析」三篇文章供讀者思考。另外,針對國內食品安全問題、國際經貿新規則的推動,對臺灣經濟的衝擊與因應問題,也安排了「加重生產責任,升級食品安全,重建MIT品牌」、「綠色經濟指標意涵對臺灣的警訊」、「yarn forward原產規定對臺灣紡織業的衝擊」等三篇主題相關的文章。
雖然中國大陸從1994年放棄中央計畫指令經濟體制,開始實行市場經濟體制,但迄今其經濟決策仍具濃厚的計畫色彩。每十年做一個前瞻20年的戰略性研究、每五年編制一個五年經濟與社會的規畫。而每年從下半年開始透過調研分析問題、提出方案,而後通過「中共中央財經工作領導小組」送「中央政治局」,在11月底前做成決策,然後在每年的12月上旬,召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已做成的決策佈署到各部、委及地方。這一期《經濟前瞻》,我特別挑了「2014年中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觀察」,來介紹2015年的重要經濟工作佈署。
本期《經濟前瞻》在「經濟觀念」專欄,我請施建生老師來給讀者介紹著名經濟大師馬夏爾撰寫名著《經濟學原理》的故事。最後在「經濟廣場」專欄,刊登了夏道平老師孫兒夏明教授,懷念殷海光夫人夏君璐女士的一篇感性文章。
張榮豐/中華經濟研究院第一研究所(大陸所)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