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內容簡介
摘要:
「論述雖不足以譜成繞樑餘音,至少為經濟的歷程留下見證。獻策或終難以成就經世濟民,但求為黎民的憂苦引發共鳴。」這是我長期就治學和政策研究方面的自我期許,也可視為本院及這期《經濟前瞻》的必須肩負的承擔。
臺灣目前不僅面臨國際景氣陰霾下的成長低迷,更需面對全球化與社會變遷對現有經濟及產業結構、制度與政策的挑戰。因此,參與這次總統及國會大選的各方競逐者,都需要嚴正與誠懇地面對這些問題,並有所當為。作為智庫成員,我們更需要以野人獻曝的精神,以不涉及政治色彩的立場,就重要議題提出對新政府之建言。所以本期的「前瞻焦點」為:「2016臺灣新政府的機會與挑戰」,主要包括幾個面向:嶄新成長模式、提升投資意願、財政改革、能源政策及ESCO產業發展、高齡人力之運用、政策實驗模式等。
尤其臺灣現在因內外交迫,面對經濟發展速度減弱、人口老化、少子化,乃至於年輕世代低薪就業或不易就業等問題,自然容易引發財政、退撫制度改革爭議。而且臺灣一些其他政策的爭議,如產業結構與成長模式偏向一隅、大學過度擴張等問題,也反映出當時政策設計忽略了社會變遷的趨勢和後續影響。因此,即便處理專業的經濟問題,我們已經不能再重蹈覆轍,需誠實以對。透過上述議題的討論,我們期待拋磚引玉,引發臺灣政策改革與結構調整的動能;一個新政府責無旁貸的承擔。
這一期《經濟前瞻》有兩篇文章也殊途同歸就中國大陸「一帶一路」主軸有所申論。一篇是來自中國大陸的外稿「一帶一路、亞投行與中國的全球金融之夢」,以國際政治經濟學觀點,申論中國大陸在這些國際機制佈局的策略觀點及中國大陸本身在推動上的挑戰。另一篇文章則擴大取材,討論「東亞主要國家因應一帶一路之策略及相關措施」。唯有知己知彼,臺灣才能適切地掌握契機或加以因應。
創新是這期《經濟前瞻》隱含的另一個主軸,但是我是以多面向的方式將這個主軸置入不同的專欄,包括在臺灣經濟專欄討論政府公共服務治理的創新、在國際經濟專欄討論工業4.0產業創新、在產業瞭望專欄分析特定部門(智慧健康產業、電動車產業)的產業政策設計創新。因此,我也搭配寫了一篇文章,提出「生態系」創新觀點之進一步詮釋。整體而言,生態系創新觀點提供一個不同的視野與角度去設計與推動創新、去結盟多元的利害關係人,藉此我們可能可以看到不同的創新圖像與可能性。這個理念也是新政府在推動經濟政策改革及社會創新可以融入的內涵。
陳信宏/中華經濟研究院第二研究所(國際所) 所長
同書類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