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內容簡介
NO.45《我們鍾愛的老街巷》
Listen to the voice of the old streets
小巷復興 點亮舊巷裡的微光
我們喜歡閱讀有趣的街巷故事,也在巷弄間尋尋覓覓,展開自己的人生。
某天下班晚了,想逛逛吃點東西;我沒就近去新城區,反而一路往老圓環、大稻埕方向。當坐上永樂市場旁的旗魚米粉攤,把食物往嘴裡送時,想著:為什麼踩過街巷找到的食物特別鮮甜?又是什麼驅動我坐在這裡,感到心安?
答案是,老街巷。
童年的小巷是每個人除了家,第一個面對的外在世界。我們是先在家附近的巷口玩,學習如何與友伴吵架又和好,才放膽離家更遠。而不管離家多久,只要巷口麵攤口味沒變就放心;反之,若是店家換了又換,便有世道不如前的心慌。
原來,在不解人事之前,老街巷早已療癒陪伴我們好多年。這期《小日子》,爬梳了多條老街巷,從臺北、淡水、彰化到宜蘭;每一條街巷都藏匿著城市的身世,更是臥虎藏龍之處。偵探書屋所在的南京西路262巷,原是清代的鐵支路;它和隔壁小巷亭的洋樓,都是日治末年臺北歷經大轟炸後所建。兩條小巷連結起來的ㄇ字街巷,看似尋常,其實厲害。這裡是全臺卡帶、漫畫、小說的大批發,出貨不斷。而小巷亭是臺北人的深夜食堂,從三張桌子變成三家店,訴說著臺北城的傳奇。
「這是產出故事的地方呀,雖然外表像是沉在黑暗裡的陸地。」守株待兔的書屋老闆如是說。可喜的是,舊巷不只有歷史和老舖;它的便宜房租吸引了外來的創業者,更有的是返鄉整理自家老房子的年輕人;獨立小店的出現有如舊巷裡的微光。
一直以來巷仔內就是內行之意。巷子雖小,卻常常是過去的主街,蘊含著驚人的能量與可能性。小巷的幽深曲折,也提供一種保護色,國民政府來臺後,日本料理避居於條通,發展出臺日式口味,卓然成家,最後能在小巷存活的下來的店都不簡單。安居巷弄,不求聞達,卻進可攻、退可守,只要把一件小事做好,就能夠發光。短短的一條巷子,人生滋味意涵醇厚。小巷復興、希望無限,在2016開年之際,《小日子》以珍惜現代與昔日相互尊重的美好時光與讀者共享。
封面故事
我們鍾愛的老街巷
Part 01 漫遊者與老街巷
赤峰街小巷洋房時刻演出生活劇場
怦然心動的淡水望海老街屋
故事說不完的ㄇ字小巷亭
從舊城延伸到河岸的宜蘭光大巷
彰化小西街慢得剛剛好
Part 02 小巷復興 點亮舊巷的獨立小店
赤峰街 Modern Mode & Modern Mode Café
淡水河堤 天使熱愛的生活
臺北小巷亭 A Maker × 小客廳
宜蘭街巷 Stay旅人書屋
彰化小西街 愛治文具房
Part 03
遇見城市的舊巷美學
Part 04
在巴黎的異國街巷 體驗疏離後擁抱的溫暖
小日子行事曆
一件事
工藝大師三谷龍二 木器背後的生活工藝學.巴西人的慢活假日.享受獨自讀字的日常底蘊.到桃山溪汲清淨泉 試當令茶.自己才是自己的家.在探戈音樂裡起舞 找到屬於自己的那首歌
專欄
馬世芳:「女巫店」二十年祭─我們早熟而又徘徊不去的青春
姚謙:旅行的動機
張曼娟:老派聖誕
張健芳:移工的虛擬故鄉
聊聊天
吳東龍×邱于珊:兩個完美主義者的生活相對論
中年大叔的生活偏見
一群大叔參加日本建築旅行團
我們喜愛的藝文事物
林貓王想聽的專輯.吳政翰想看的表演.鄭宇庭喜愛的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