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內容簡介
PGY2.0 蓄勢待發
臺灣於2003年開始畢業後一般醫學訓練計畫,由西醫PGY訓練計畫開始實施,訓練期間從3個月、6個月最後延長到1年,當中不僅引進一般醫學與全人照護概念,更引進臨床醫學教育的最新理念與方法,讓臨床醫學訓練有了嶄新風貌,帶領著畢業後臨床醫學教育步入新紀元。過去十幾年,畢業後一般醫學訓練計畫也從西醫,延伸至牙醫、護理、醫事放射……等其他職類醫療專業,讓臺灣所有職類的醫療專業人員均有完整的畢業後一般醫學訓練。經過這12年努力,臺灣畢業後一般醫學訓練已經發展成體制完整、內容不斷精進的系統,成效也備受醫療專業人員肯定。
新的醫學系六年學制從2013年開始上路,所招收的新生也將於2019年畢業,為了銜接新的醫學教育制度,西醫畢業後一般醫學訓練也需隨之改革,衛生福利部長官及醫學教育專家們,都希望新的畢業後一般醫學訓練能有階段性改變。如同張上淳院長所提,新的畢業後一般醫學訓練制度是一承先啟後的改變,因此我們稱之為PGY2.0。新的制度不僅改變訓練時間長短,從一年延長到兩年,也希望所有理念、架構、內容、方法均有提升,而西醫PGY2.0帶來的轉變,未來也會向其他醫療專業職類的訓練推廣,期望整合成一個嶄新的畢業後一般醫學訓練系統。
衛生福利部醫事司王宗曦司長非常重視畢業後一般醫學訓練與專科醫學訓練間之銜接,經過衛福部多次協調努力,制度上的整合已經大致就緒。在所謂「醫學教育連續統一體」中,畢業後一般醫學訓練計畫即擔任承先啟後的角色,擔負著銜接醫學院教育和專科醫學訓練之間的關鍵性任務。PGY2.0將導入里程碑(Milestone)或可信任專業活動(Entrustable Professional Activities,簡稱EPAs)的概念,以做為承先啟後、銜接各階段的工具,因此醫學院醫學教育、畢業後一般醫學訓練、專科醫師訓練,都將推廣以Milestone評估學員成效與進展。三階段均以Milestone做為銜接的參考,將可整合醫學教育之階段性發展,學員可以循序漸進、逐步學習與成長,而教師可依學生的Milestone來因材施教。Milestone的推廣,將帶領臺灣醫學教育迎頭趕上世界醫學教育新潮流。
PGY2.0另一改變是希望進行各職類PGY教育的橫向整合,進一步強化「跨專業教育(Inter-Proffessional Education,簡稱IPE)」,希望未來醫事人員在訓練完成後能嫻熟跨專業團隊合作照護。因為現今醫療工作複雜性極高,需要實施跨專業團隊的合作照護,才能夠落實以病人為中心的醫療,以及保障病人安全。有專家提議,既然醫療人員在醫療現場必須進行跨專業、跨領域的團隊合作,在畢業後一般醫學訓練中,就應該讓各職類醫療專業人員開始一起學習、一起接受跨專業教育。因此PGY2.0的規劃中,希望將跨專業教育持續推廣,並且進一步落實於各職類的協同訓練中,讓學員從訓練過程中,就學習如何和其他職類團隊成員共同合作,以獲取良好的醫療品質。
展望未來,PGY2.0將有兩大軸向的發展:在縱軸上,以Milestone整合三階段醫學教育訓練;在橫軸上,以跨專業教育訓練各職類學員、學習跨領域團隊合作照護。新的畢業後一般醫學訓練制度將於2019年正式上路,目前正在緊鑼密鼓地規劃、籌備新的制度,希望新的PGY2.0擁有全新的理念、架構、內容和方法,讓畢業後一般醫學訓練再進化、再升級,讓臨床醫學教育訓練邁開大步、與世界潮流齊步。
同書類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