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內容簡介
新春將至,丙申年為猴年,不免讓人想起《西遊記》裡大展神威的孫悟空。《西遊記》是中國第一部神魔小說,自明朝吳承恩成書以來,歷久不衰,各類改編動畫、影視作品多如「猴」毛,直至去年(2015)都還有新電影「西遊記之大聖歸來」上映,雖說是老酒新釀,卻也成為票房最高的中國動畫電影,只能說此題材永遠都找得到新點子翻拍。新年專題「瑞猴兆豐」為讀者介紹猿猴一類於中國文化的蹤跡,以及猴畫作品賞析。吉祥如意為過年時常掛在嘴邊的吉祥話,另篇專文便介紹「如意」,為新的一年討個好彩頭。
「吉金鑑古」〈西漢鳥蟲篆銘彩繪鏡芻議〉一文,則是帶領讀者從西漢彩繪鏡中,一窺西漢工匠鬼斧神工的鑄鏡技術和講究,文物雖有破損,但從中仍見當時國力昌盛,同類文物的稀缺,更可見之寶貴。若和〈銅鏡上的繪畫〉一文交互參看,也能更加明白銅鏡裝飾、繪製手法的流變。
本期「博海大千」介紹位於臺中的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有別於文史博物館,科博館的策展脈絡以不同角度出發,重視觀眾的親身體驗及展覽過程的來龍去脈。與湖北省博物館合作的「鼎立三十」展覽便呈現與過往不同的面向,而科博館本身於網路應用上也有一番心得,值得讀者於春節連假時前往參觀。
農曆年前的展覽依舊精彩,南京博物院從去年年底跨年度的五檔冬季展覽即將畫上句點,本期專文介紹「明末清初金陵繪畫展」、「清代帖學書法專題展」、「陳之佛民國時期工筆花鳥展」三展,時間跨度正好自明代循序以降,可以看到藝術發展在不同地域、時間之中的軌跡。
臺灣島內的展覽也不遑多讓。史博館「元是無價寶」展出收藏家林崇誠的元寶收藏品,上承唐末,下至民國,看歷代歷朝銀錢使用的變革。國美館「風土之眼」展出臺灣早期膠彩畫大師呂鐵州、許深州作品,在「膠彩畫」這個被時人視為「日本畫」的時空背景下,他們轉而於題材及風格上尋求突破,繼而創造出在技法、意象上別開生面的新畫風。而鶯歌陶瓷博物館的「意象青花瓷」展,則是以時代脈絡為軸,講述青花瓷於歐亞各洲各朝代中的發展、交流。
才說冬天都不冷,卻迎來超強寒流,據說臺北還可能降下數十年未見的瑞雪。是真是假,明天過後我們就知道了。祝大家新年愉快、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