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內容件簡介
封面故事
封面作品
蘇旺伸,啊 摩天輪,200x280cm,2008,私人收藏
蘇旺伸1956年生於嘉義朴子,現居高雄左營,1979年畢業於文大學美術系。蘇旺伸擅長描繪動物以影射社會現狀,目前在臺北市立美術館舉行的「動物莊園」回顧展,完整呈現蘇旺伸的創作面貌與精神,展出的作品中《啊 摩天輪》
以狗為主角,內容呈現摩天輪上的瘋狂景象,比喻政治和社會亂象。
專題
陪你看世界 兒童藝文活動面面觀
去年底,台北市一個廢除國小寒暑假作業的決定,引發了一連串的教育理念之辯。也讓我們構想著一個沒有作業的假期,家長與孩子們可以如何更加妥善運用時間的各種方案。在藝文活動的安排上,一般來說重視孩子才藝培養的多,規劃累積欣賞經驗的反而少;然而在我們的探究下發現,家長們並非對藝文欣賞沒有興趣,而是未能留意相關資訊或缺乏篩選的依據。
因此,這次專題不只介紹適合親子參與的活動,還希望從不同類型如戲劇、音樂、展覽、工作坊等活動中,看見這些活動策劃的考量及理念,畢竟標榜給孩子的節目眾多,有了概念也就有助於選擇出可與孩子共享的節目。
我們將從戲劇與教育開始,認識戲劇在劇場內與劇場外如何用來啟發孩童的感受力和創作力;許多藝文工作者當上父母之後,也自然的開始留意甚至製作適合孩童的活動,小提琴家李宜錦和音樂夥伴王佩瑤、連亦先要讓孩子在一片綠意之中自在的享受音樂。當看展覽只剩下打卡,是否覺得有點空虛?文章將討論帶孩子看展覽,還有什麼可能性;參加活動是否一定要「學到」什麼,太過目標導向的標籤會不會反而倒了孩子體驗美感的胃口?我們從兒童影展的宣傳操作,檢視孩童在藝文活動中的主體性;和身體共處也是美學創造力的啟動關鍵,從親子藝術瑜珈的課程設計中,覺察靜定內在所衍伸出的力量。
而這不只是一個給為人父母者看的專題,對於跟小孩不熟的讀者們(當然包括藝文工作者),期待這些討論能讓大家在參與藝文活動時,對孩童觀眾有更多的體恤和包容,與他們同樂,也為他們守護一個美好的探索世界。art plus相信,最好的教育在於珍惜孩子們求知的熱情,而最棒的學習就是不論何時何地都在發生。
作者簡介
雜誌簡介
《art plus》藝術+++
《art plus》是藝術+生活,藝術+樂趣,藝術+人生各種的可能性,我們相信唯有找到有溫度的情感,藝術才充滿樂趣。
《art plus》以國際、年輕、跨領域為主調,內容涵蓋生活、視覺、表演等面向,為兩岸四地建立互動的文化平台。《art plus》將代表這時代我們需要的生活參照,從各城市差距中得到更大的啟發,分享相近觀點的樂趣,找出不同的生活意義,遠想彼此的文化底蘊,微觀各自的生活態度。
自《藝術地圖》2003年7月於香港創刊,2004 年1月發行港澳版,並於2004年5月出版《am post》,《藝術地圖》與《am post》已成為港澳最具影響力的文化媒體。
《am post》剛出版時只是想要把藝術圈內的文化活動介紹給圈外的藝術愛好者,從每月印發兩萬份,之後不斷遞增,高峰期曾印到100頁並發行至每月3萬5千份。9年的光景伴隨著香港文化發展的醞釀期,社會在轉型,政府確立創意產業並帶動商界參與,民間力量成立並主動透過傳媒引領社會議題,年輕一代對社會的關注。《am post》將帶著《藝術地圖》走進7-Evelen的店鋪,成為史上第一本在香港7-Eleven雜誌架上索取的藝術月刊,《am post》留下了「a」for art,「m」for map的名字在歷史,正式改名為《art plus》,於2011年11月在港、澳與台灣三地同步創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