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品質雜誌 [第10卷‧第3期]:營造安心執業醫療環境

點閱:1

其他題名:Journal of Healthcare Quality

作者:財團法人醫院評鑑暨醫療品質策進會編著

出版年:2016.05

出版社:財團法人醫院評鑑暨醫療品質策進會

出版地:臺北縣板橋市

格式:PDF,JPG

頁數:116

本期內容簡介
 
由於醫療科技進步、資訊網路蓬勃發展,引起醫療生態巨大變化,加上民眾知識增進、消費者權利意識抬頭、媒體的負面報導,讓醫病不信任感提升,醫療衝突事件日益增加,動輒衍生為醫療糾紛,導致醫療專業人員執業過程面臨極度的壓力與不安。依據衛生福利部統計資料顯示,1995年以前醫事鑑定每年均不超過200件,歷經10餘年至2009年開始,每年超過500件,2013年則達到552件;案件持續增加,顯見醫病關係日趨惡化。醫療爭議事件所帶來的潛在風險和危機,不啻為造成醫療人員耗竭的原因之一,也導致防禦性醫療及「內、外、婦、兒、急診」五大皆空等現象。因此,如何洞悉醫糾潛藏風險因子,防患於未然,化解衝突甚至化危機為轉機,避免醫療訴訟發生的鉅額賠償,並讓員工安心、放心執業,已是領導人必須積極因應的重要課題。繼《醫療品質雜誌》第9卷第6期—醫糾風險管理,收錄有「建立有效的病人安全溝通模式—關懷小組之組成與運作」、「從風險管理概念談醫療糾紛之預防與處理—從參訪哈佛風險管理基金會(RMF)談起」及「以病人為中心的全人整合照護模式經驗分享」,文中包含關懷小組之組成及運作、RMF的運用及臺灣可導入的模式建議,以及全人整合照護模式運作等介紹與分享。本期續以病人安全的軟實力三部曲—邀請王志榮醫師、周上琳主任分享resilience與團隊資源管理的運用及推動經驗、蔡宏斌醫師分享Mindfulness-based Stress Reduction(MBSR)實際運用經驗;及四劑醫糾預防針—林宏榮副院長分享全方位醫糾預防、管理與開放性溝通、劉中賢主任介紹Medical Protection System(MPS)運作模式、陳厚全主任不僅偵測風險,還要預測風險。希望可以藉此讓讀者更多、更深瞭解,面對現今的醫療環境,還能有甚麼樣的應對方法、手法及工具,提供除消極逃避或面對訴訟外的ㄧ個新選擇。為使這些手法、工具內容更具體化,本期也邀請四家參與「醫療品質改善突破系列(Breakthrough Series,簡稱BTS)—建立醫療糾紛警訊偵測、預防及處理機制」課程並表現出色的醫院,分享改善模式及其將所學措施運用於院內之成果及心得。期待讀者能透過本期特別企劃內容,瞭解如何調整自己的心境以應對複雜的醫療環境,培養病人安全軟實力,並找到機構應對醫療糾紛合適的預防針,一同營造能使醫療專業人員安心執業的醫療環境。

雜誌簡介
 
醫療品質雜誌刊登與醫療衛生、醫療事務、醫院行政及醫院管理相關之論著,內容包含:專欄、品質改善、交流園地及學術專欄等學術性文章。

  • 編者的話
  • 感染管制 看我七十二變-百變的流感與亙古不變的感管原則
  • 性別與健康 身心障礙者之性教育
同書類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