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內容簡介
議題特賣場 高雄獎,獎啥?!
高雄獎研究取徑初探2016高雄獎評審觀察寫給過去、現在及未來的參賽者「2016高雄獎」藝術家特寫給獎技術的流變
藝術獎項作為藝術生態的一環
自1927年「台灣美術展覽會」開始,台灣藝術獎項的歷史開展至今已有近九十年的歷史。這九十年間,藝術環境更迭,藝術獎項的評審機制也不斷演化,企圖跟上時代的腳步。藝術競賽或獎項的設置可視為藝術生態中重要的一環。除了最表層的意義──培育和篩選菁英之外,更隱含了藝術價值的辯論、專業晉升,以及牽涉到資源配置和商業市場競爭的途徑。
以知名的英國「泰納獎」(The Turner Prize)為例,該獎項設置的宗旨在拔擢當代與前衛藝術家的創作精神,每年固定評選出優秀的藝術家並公開舉辦展覽,其呈現類型包括繪畫、攝影、錄像、裝置、新媒體藝術等多元的媒材。歷時二十年的「泰納獎」,經常以新潮的藝術風格引起廣大的迴響與討論。不僅突顯了英國當代藝術光環和帶動 yBa(young British artists)風潮,同時也讓英國藝術躍登於世界性的藝術評論之中。
「高雄獎」邁入二十周年,亦是見證高雄文化藝術政策的果實。它幾乎成為從事當代藝術的新銳創作者,踏入好似藝術界小叮噹「任意門」的門檻機制。除了實質獎助之外,作為一個老字號招牌,它不僅是對學術和商業體制具有優勢的曝光率,更是接軌市場和國際展演舞台的機會。本期議題特賣場「高雄獎,獎啥?!」藉此討論「高雄獎」版本之「藝術的故事」。故事的發展由今年五位得獎藝術家、複審評審的觀察,以及給獎制度面的論述交織而成。
一個健全的藝術環境需具有諸種相異的藝術獎勵機制,以及相互之間有效的組合與配置,才能鋪陳出完整的生態體系。下一期議題特賣場,我們將延續對青年藝術家的關注,討論藝術生態中的另一個機制──藝術博覽會。藝術家這一行是怎麼一回事?藝術與商業之間如何取得共榮共生的平衡點?誰說藝術家就要活得苦哈哈,藝術才能嚇嚇叫呢?還有許多精彩的論點,敬請期待!
作者簡介
雜誌簡介
認識藝術認證 進入藝術認證
大型字型中型字型小型字型
高美館除了配合各展覽出版研究專輯、導覽書暨遊戲書(兒童館專門出版)外,並定期出版年報,將高美館每一年度在研究、典藏、展覽、教育推廣及園區生態經營工作上作一完整彙編,作為年度業務檢討改進之依據。另編印出版《藝術認證》雙月刊(每年6期)。本刊於2005年4月創刊,自2010年10月開始在全國各大書店上架販售,並為廣納更多議題加入,開放對外徵稿,期許以更前瞻、開放、自由的宏觀角度,積極打造一個良好的藝術交流與對話最佳平台。
《藝術認證》是一本好看、容易閱讀且具有學術研究價值的美術期刊,多次榮獲「國家出版獎(前優良政府出版品奬)」之肯定。《藝術認證》關懷台灣視覺藝術環境與美術相關議題發展,以輕鬆的文字、精美的圖片,進行多方議題的探討論述,及美術文化的對話,並和讀者分享高雄市立美術館典藏、研究、展覽、教育推廣、兒童美術館、及所屬內惟埤文化園區自然環境生態營造與維護之成果,兼具美術訊息即時性及專業探討。對議題之探討深入淺出,有助於讀者對各議題之瞭解,進而引領讀者對藝術與自然生態環境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