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內容簡介
【封面故事】一枚雄三 射爆國安體系
蔡英文為何給馮世寬一帖六十天的續命湯
忙業務沒空訓練戰技,國軍狀況百出
【焦點】專訪王金平:小英背後的壓力很大啊!
【焦點】檢察長大亂鬥,廝殺到最後一刻才擺平
【八仙塵燃周年】鄭麗君要做第一個﹁文化例外﹂的部長
【財經事】時機敏感還搞加薪,高鐵被賀陳旦打槍
【財經事】台塑版﹁周子瑜道歉﹂,只能花錢消災
【封面故事】一枚雄三 射爆台灣國安體系
蔡政府、馮世寬、軍紀、中國解放軍都重傷
「飛彈在高雄海域發射,數分鐘後精準地命中澎湖海域的小型靶船」,如果這個描述出現在國軍的實彈演練,將會是多讓人振奮的一件事。
可惜的是,這次飛彈莫名其妙地被發射,莫名其妙地讓國民死傷,時機又是莫名其妙地剛好是中共黨慶⋯⋯,無論陰謀論如何甚囂塵上、無論雄三性能如何讓人喜出望外,都不能掩蓋住這個問題:我們的國軍紀律到底怎麼了?
虐狗、誤射,短短數日就出兩次大錯,蔡政府就算不記得當初洪仲丘案如何開啟「國民黨完全毀滅」劇本,也得看到在南海、東海不斷張牙舞爪的中國人民解放軍。
此時不整軍,更待何時。
撰文/張語羚、林筱庭
〈完整內容請見新新聞1531期〉
作者簡介
雜誌簡介
《新新聞》創刊於一九八七年三月十二日,它是一份探討台灣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及國際關係,並且富有批判精神的新聞性周刊;由一群擁有二十多年新聞歷練的專業人士所創辦。
取名《新新聞》的用意,是希望在新聞素材的選擇上有別於《舊新聞》,因為,《新新聞》創刊時的台灣社會上尚在戒嚴時期,台灣的新聞仍多限制與禁忌, 意見市場尤其充斥著國民黨說法,而反對人士掌控的媒體,在極端中也不具備專業水準,遂致新聞無法呈現原貌,整個輿論版圖為偏狹的、零碎的舊新聞所侵占。 《新新聞》期望發揮媒體的中介精神,使新聞的真貌還原,讓意見市場不再扭曲。
自創刊以來,《新新聞》秉持著接受公共信託、戮力追求真相的信念,以公是公非為依歸,並接受社會力量的監督。《新新聞》企圖希望透過新聞媒體,對民主的成長發揮積極的助力。
《新新聞》不屬於任何政治團體或是財團,超然於一切黨派之外,《新新聞》也不代表任何政治力量,唯一希望代表及扶植的力量是廣大的社會力量。
《新新聞》取材的標準是:新聞自由、政治民主及社會公義。透過這三個標準,《新新聞》呈現出來的風格,在台灣這個體制及環境下來看,顯得極富衝突及爭議,而這正也是《新新聞》的目的,透過這些衝突與爭議徹底將社會底層的病根找出來,再積極尋求解決之道。
《新新聞》在內容呈現上,包含「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兩岸關係」、「國際關係」;同時也兼顧中央與地方的差距,試圖有所消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