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新聞 2016/09/15 [第1541期]:鈍政府 拖四個月才有感

點閱:1

並列題名:The journalist

作者:新新聞周刊編輯部編著

出版年:2016.09

出版社:新新聞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地:臺北市

格式:PDF,JPG

附註:周刊

本期內容簡介

【封面故事】鈍政府拖四個月才有感
陸客大減警訊不斷
 
政院提觀光紓困方案,避談「陸客」
深入觀察大陸旅遊團如何建構「一中」認知
 
【財經事】林全「不惜代價」也要為吳當傑留華南金董座位子?
【軍事】不讓國軍被打趴,女總統有奮起專案
【政治事】「藍調小英」催出獨派大復活
【樂陞慘劇】檢祭境管,許金龍哭倒深夜偵查庭
【財經事】蘋果發表會意外成任天堂股價推手
 
【封面故事】陸客大減警訊頻傳政府一拖四個月
 
踢一腳動一下,九一二遊行施壓才拋解方
 
觀光產業界透過九一二大遊行宣洩不滿,但綠營拖了近四個月,坐視
壓力逐漸升溫,政院才正式提出因應方案,不僅無法幫助業界掌握先
機,也增加空轉成本。無怪乎業者批評:「顯見更高層一直沒有決心
面對問題,行政機器才會慢半拍!」

雜誌簡介
 
《新新聞》創刊於一九八七年三月十二日,它是一份探討台灣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及國際關係,並且富有批判精神的新聞性周刊;由一群擁有二十多年新聞歷練的專業人士所創辦。
 
取名《新新聞》的用意,是希望在新聞素材的選擇上有別於《舊新聞》,因為,《新新聞》創刊時的台灣社會上尚在戒嚴時期,台灣的新聞仍多限制與禁忌, 意見市場尤其充斥著國民黨說法,而反對人士掌控的媒體,在極端中也不具備專業水準,遂致新聞無法呈現原貌,整個輿論版圖為偏狹的、零碎的舊新聞所侵占。 《新新聞》期望發揮媒體的中介精神,使新聞的真貌還原,讓意見市場不再扭曲。
 
自創刊以來,《新新聞》秉持著接受公共信託、戮力追求真相的信念,以公是公非為依歸,並接受社會力量的監督。《新新聞》企圖希望透過新聞媒體,對民主的成長發揮積極的助力。
 
《新新聞》不屬於任何政治團體或是財團,超然於一切黨派之外,《新新聞》也不代表任何政治力量,唯一希望代表及扶植的力量是廣大的社會力量。
 
《新新聞》取材的標準是:新聞自由、政治民主及社會公義。透過這三個標準,《新新聞》呈現出來的風格,在台灣這個體制及環境下來看,顯得極富衝突及爭議,而這正也是《新新聞》的目的,透過這些衝突與爭議徹底將社會底層的病根找出來,再積極尋求解決之道。
 
《新新聞》在內容呈現上,包含「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兩岸關係」、「國際關係」;同時也兼顧中央與地方的差距,試圖有所消弭。

  • 社會事 二十八歲的台鐵「二年級」生,挑戰逾一世紀的運輸巨輪 台鐵人爭權益 「真的忍太久了」
  • 兩岸事 懷疑選舉作票,選制讓小黨訴求日益極端 兩極對立的香港 信任感愈來愈薄
  • 小旅行 土地的守護者,走進台灣林業的時空隧道 到充滿芬多精的博物館 來場森林浴